好书推荐《宗教与人文价值》佛经出版


 
《宗教与人文价值》
作者:李四龙 主编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3-01
编著方式:主编
纸书价格:¥78
 
简介:“虚云讲座”的讲演人绝大多数是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学界名家,讲座内容反映了当前国际宗教学界的最高学术状态。本书收纳“虚云讲座”主办5年以来讲演人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分四个模块:东西方视野中的宗教观、宗教生活的现代性诉求、宗教研究与文明进程、佛教与亚洲思想。旨在展现世界各宗教的人文价值,推动我国宗教学研究,实践各宗教或宗教内的对话,积极探索符合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特点的宗教学理论。
 
总编推荐——佛经出版、经书出版、佛经印刷、经书印刷
2009年11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正式成立,创办“虚云讲座”,旨在展现世界各宗教的人文价值,推动我国宗教学研究,实践各宗教或宗教内的对话,积极探索符合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特点的宗教学理论。自2009年至2014年,五年间,共主办25场讲演,邀请28位著名宗教学者或宗教领袖主讲,25位优秀宗教学者评议,约有4000余位听众现场聆听。本书是对“虚云讲座”前五年讲演的汇总。全书将29篇论文分成四个模块:东西方视野中的宗教观、宗教生活的现代性诉求、宗教研究与文明进程、佛教与亚洲思想。这些讲演人绝大多数是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学界名家,反映了当前国际宗教学界的最高学术状态。
 
编辑手记——佛经出版、经书出版、佛经印刷、经书印刷
在“虚云讲座”开办五周年之际,北京大学将悉心结集的《宗与人文价值——虚云讲座五周年讲演集》交由我社出版。考虑到本书讲演人绝大多数是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学界名家,内容反映了当前国际宗教学界的最高学术状态,我社非常重视《讲演集》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在校对工作结束后,又请本书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李四龙教授对内容进行最后审定修改,方才进入复审、终审程序。
 
“虚云讲座”是近年来学术界不可多得的研究交流平台,开办以来,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教授、宗教界领袖登台讲座,进行学术演讲和文化交流,讲座以“秉持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发扬兼容并包的北大学风、呈现世界宗教的人文价值和倡导美美与共的人文对话”为宗旨,关注人类生命,倡导人文关怀,内容深刻,思想精湛,享誉中外。
 
我社出版此书,旨在让广大读者有机会第一时间分享学界名家的思想内容和学术观点,并以此为契机,继往开来,继续推出高水平的学术论著,积极服务于我国文化大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名家评语——佛经出版、经书出版、佛经印刷、经书印刷
 
推荐专家:张志刚
“虚云讲座”是由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主办的宗教学高端系列讲演,其学术立意在于:秉持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发扬兼容并包的北大学风,呈现世界宗教的人文价值,倡导美美与共的宗教对话。这四点立意的理念联系可归结为“人文精神与宗教研究”。
 
2009年初,鉴于宗教研究在国际学界日渐成为一门跨学科或交叉性的显学,北京大学开始酝酿创建中国高校的首个跨院系的宗教研究平台。起初校领导提议,干脆就叫“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但按照中国规矩,名字要由前辈来起,于是大家就去讨教德高望重的楼宇烈先生。楼先生考虑多日,开口加上了“文化”二字。接着又要给新创办的学刊起名,当李四龙主编从楼先生家里取回带有墨香的“人文宗教研究”六个字时,大家无不叫好——中国文化精神、北大百年学风、宗教研究高度,一并蕴含其中了! 
 
中国学者致力宗教研究,当然要扎根中国文化和中国宗教的优良传统。因而,楼先生所书写的“人文宗教研究”,并非发自他个人的“人文情怀”,而是诸多前辈学者的“思想共鸣”。与此同时,中国学者致力宗教研究,理应要借鉴国际学界的新视野、新方法和新成就。宗教现象源远流长,宗教研究也由来已久,但作为一门现代学术、专业领域或交叉学科,宗教学的探索历程尚不足两百年。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来勾勒这段方兴未艾的探索历程,最精当的选词就是“比较”与“对话”;而这一“从比较到对话”的过程,可谓愈来愈彰显“人文关切”。
 
目前,“宗教对话”(Interreligious Dialogue)是国际宗教学界的理论前沿。为积极推进这一学术前沿领域,国际著名的神哲学家、《全球伦理宣言》的起草人汉斯·昆(Hans Küng,又译孔汉思)提出了“真宗教的三标准”,其首要尺度就是“人性的或称伦理的标准”。他客观而理性地指出,各种宗教都必须反省:怎么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性呢?我们可以认为,只要某种宗教提供了人性的美德,只要它关于信仰和道德的教诲、它的礼仪和制度有助于人们成为真正的人,能让他们的生活富有意义、更有收获,那么,它就是一种“真与善的宗教”;反之,它就是“假与恶的宗教”。汉斯·昆也正是怀着这样一种“人文关切”而游走世界、四处疾呼:没有各宗教之间的和平,便没有各民族之间的和平;没有各宗教之间的对话,便没有各宗教之间的和平;没有对各宗教的研究,便没有各宗教之间的对话。六、七年前,当“美国次贷危机”诱发“全球金融危机”并进而引发“信任或道德危机”之时,汉斯·昆又起草了《全球经济伦理宣言》,到世界各地宣讲,征集有识之士的建议与签名。他在中国的讲演,就是“虚云讲座”的第一讲。
 
“虚云讲座”开坛五周年了。我相信,当读者打开这本精心编辑的《讲演集》,品味着一篇篇国内外名家的深沉演说时,你们会与我同感:宗教研究是需要人文情怀、人文关切、人文精神的!
作者访谈
 
“虚云讲座”,从2009年11月举办首场讲演,到今天这部讲演集最后编定,实际已走过七年时间。本书的出版,从一个方面见证了我国宗教学在这些年的成长,见证了我们大家跨界合作、共同思考的难忘岁月。
这个讲座的名称,取意于纪念我国现代高僧虚云老和尚。我们的讲座虽以虚云命名,但讲座内容并不局限于佛教,在楼宇烈先生的指导下,研究院同仁立志要把这个讲座办成宗教研究、宗教对话的高端学术平台。
当年11月2日,在杜维明先生的协调下,著名天主教神学家孔汉思先生应邀成为首场虚云讲座的讲演人,主题是“全球经济危机需要全球伦理”,他还把世界伦理基金会《全球经济伦理宣言》的中文版独家授权给当时正在草创之中的《人文宗教研究》发表。首场讲座,当时是以北大宗教文化研究院、北大人文高等研究院与北京论坛三家的名义共同举办。在此以后,虚云讲座得到杜维明先生多次重要的支持,像著名宗教学家贝拉先生的讲演,即由先生一手促成。北京论坛是北京大学最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国际交流平台,研究院积极承办北京论坛分论坛,同时,虚云讲座经常借力北京论坛,邀请论坛与会代表顺道发表讲演。每一场讲演主题,通常要与讲演人多次沟通,然后邀请评议人与主持人;讲演的人选,通常会提前半年甚至一年经过研究院同仁共同商议,有时还会征求楼宇烈先生、杜维明先生和赵敦华先生等的意见。这个讲座的定位,并不要求讲演人发表最新的研究成果,更多的是请这些在学界享有盛名的专家教授发表他们自认为最重要的学术观点,或者请宗教界代表人士发表他们自认为最重要的宗教理念。在这部讲演集里,绝大部分内容是这些学术名家毕生的思想精华,往往是他们自己最得意的学术观点,展现了我国宗教学界在改革开放以来三十余年的思想历程。
 
从2009年11月到2014年6月,我们五年间共举办25场虚云讲座,28位著名宗教学者或宗教领袖登上北大的讲坛,发表精彩的讲演,25位优秀宗教学者评议,近5000位听众现场聆听。所有的讲演,都会贯彻同一个基调:诠释世界各宗教的人文价值,积极倡导宗教对话与宽容精神。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和东正教的宗教领袖或著名学者,以及民间信仰的研究专家,在这些讲座里,演绎各自的宗教思想与学术理念。
 
2012年北大哲学系百年系庆,我们同时举办“虚云讲座”三周年特别讲演,题为“东西方视野中的宗教”。2012年10月27日下午,刚刚参加了百年庆典的哲学系老学长牟钟鉴先生,与留在系里任教的楼宇烈先生、赵敦华先生与张志刚教授一起,几乎都没有怎么吃饭,就匆匆到北大三角地的大讲堂多功能厅联合发表讲演,近三百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在这次讲演中,我国宗教学者再一次集体呼吁要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我国的宗教与西方宗教有着鲜明的差别。尤其是中国传统宗教对“神”的理解,以及中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结构,与宗教在西方社会的情况很不一致,我国的宗教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通常协助政府发挥诸如“劝善”的社会教化功能。
 
在今天虚云讲座五周年讲演集出版之际,我要特别缅怀三位老人,吕大吉先生、方立天先生、王尧先生,他们对我们北京大学宗教学科的发展都曾给予很多的帮助。他们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依旧历历在目。2010年10月,方先生到北大发表讲座,北大生命科学院的报告厅听众云集,有很多法师闻讯赶来,大家都在倾听先生关于中国佛教特色的精彩讲解。像这样的场景,宛如昨日,常在我的脑海浮现。正是先生们的敬业精神,不断地督促我们中青年学者努力前行,为宗教学这个年轻的学科而勤恳工作。
 
在科技高度发达、全球弥漫着商业气息的今天,宗教并没有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文化,仍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民族记忆、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办好“虚云讲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为世界各宗教之间的学术交流继续搭好平台,积极推动我国宗教学的学科发展。
 
众缘和合,众志成城。我真诚期待各界朋友继续支持与关心“虚云讲座”。“虚云讲座”是一座宗教对话的桥梁,追求心灵的沟通,包容不同文明的价值,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老子集成》
作者:本书编委会 编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7-01
编著方式:编
纸书价格:¥8800
 
简介:《老子集成》收录战国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傅奕校订古本、敦煌文书本等重要版本以及保留至今的各种注释本(1949...详细
年以前全部收录,1949年至今择扰收录)。对历代没有标点的《老子》版本及注释本全部加以标点、校勘,重新整理,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是我社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传播的重要努力。
 
总编推荐
千百年来,《道德经》得到了各界的高度重视。自从先秦时期的韩非子开始,有关《道德经》的解读、诠释、发挥之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广泛搜罗《道德经》注本,编成《老子集成》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也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发掘其中的智慧,可以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文化创新和文明建设服务。这对于发展文化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编辑手记
 
本项目在多年筹备的基础上,于2008年下半年进入初步校勘、标点、点校、编排阶段,全社15位责任编辑均参与其中,第二年在初校基础上,又组织了详细的二校、三校。三校完成后组织专门专家进行审定修改后,进入复审、终审程序。全书稿完成编辑出版于2011年5月。由此编辑之规模、跨越之时间、程序之完善,既可见我社对此一重大文化工程的重视和对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努力,也可窥见此书之分量和价值。
 
名家评语
 
老子是中国哲学鼻祖,与孔子齐名,同为中华文化主要代表人物。《道德经》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化经典之一,对中华文化影响至深至巨。自2007年“国际道德经论坛”举办以来,老子和《道德经》更为世界所关注,需要有一套更好的研究资料。
 
《老子集成》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牵头,由宗教文化出版社负责出版,由众多专家参与编纂。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术工程和古籍整理工作,定可以向社会提供从古代到现代最具规模和代表性的、包括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在内的《道德经》注本和研究成果,以方便人们借鉴前贤、研究老子、返本开新和综合创新,更好地吸收老子和道家的智慧,提升人生,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文明发展。
相关已有成果:一是明代《正统道藏》,所收《道德经》注释本多有遗漏,无清以来作品,又未经整理;二是《中华道藏》,虽有标点,但用来研究老子诸多不方便;三是台湾学者严灵峰辑有《无求备斋老子集成》,但时间较早,未收出土资料,且未经系统整理。
 本版《老子集成》收入注本近三百种,已经相当完整,包括了出土的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以及傅奕校订古本、敦煌文书本和清至民国初的注释本,有极高的版本学和历史遗产保存价值。而且全部标点、校勘、整理,便于人们使用。从此研究老子,人们不用再东找西查,《老子集成》基本能满足需要,功德莫大焉。
 
作者访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历史事实:其一是随着近代以来考古学的发展,神州大地的各类文化遗存,多姿多彩地展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二,号称“汗牛充栋”的传世古籍,记录着传统的思想、学术。中华文化一代一代地薪火相传,这些典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传世典籍中,我认为有一些是可以被称为“元典”的,它们不仅时间早,而且以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长时期地影响后世乃至今日。《易》《书》《诗》《礼》《春秋》是这样的元典,《老子》同样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元典。《老子》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道通天地,德普人间,《老子》的智慧永远生机勃勃,充满无穷魅力。
·据初步统计,见诸著录的《老子道德经》注疏,汉魏六朝时期九十余家,隋唐时期一百余家,宋元时期近二百家,明清时期三百余家,其中保存至今的代表性著作有:严遵《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王弼《老子注》、成玄英《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李荣《道德真经注》、《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吕惠卿《道德真经传》、苏辙《老子解》、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白玉蟾《道德宝章》、杜道坚《道德玄经原旨》、吴澄《道德真经注》、陆西星《老子玄览》、薛蕙《老子集解》、释德清《老子道德经解》、焦竑《老子翼》、王夫之《老子衍》、刘一明《道德经会义》、黄裳《道德经讲义》、魏源《老子本义》等等。  
 
·对于《老子》历代注疏情况及其特点,我们曾撰写《中国老学史》和《二十世纪中国老学》两部著作加以分析总结。我们认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老子”,每一个注释研究者也有其各自所理解的“老子”,这是老学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而正是这种联系与区别、继承与发展的长久交织、演进,组成了老学发展的历史,且赋予了它极为丰富的内容,由此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精彩华章。同时我也曾指出,“对于老学史的研究,还可以从更广阔的方面展开。”例如“分专题对老子思想进行阐释”,“分宗派研究老学史”,“也可以断代进行研究”,“还可以断代与专题综合研究”,以及“《老子》书的文献学研究”等等。……从这一简略的介绍看,老学研究还有很多工作可做,而所有这些研究的基础,就是历代《老子》注疏的文本,搜集和整理这些文本,就是深入开展老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对历代老学文献的编纂与整理,不仅能够为老学研究提供基本的资料,同时也是一项有益于中国思想文化史、哲学史研究的文献工程,当然,这项工作对道教文化的发展与提昇更是大有裨益。道教向来具有重视经藏的传统,《老子》及其注本在《道藏》中多有收录,如明代《道藏》收有五十余种,中国道教协会组织整理的《中华道藏》收有六十六种。我们新编的这部《老子集成》,则对自战国迄民国时期重要的《老子》传本及注疏本作一全面的搜罗整理,以彰显道教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老子思想的重大历史影响。
 
·我们组织了十多名学者同仁,同心协力,前后五个年头,完成了这部巨著,共收集、标点整理了二百六十五种历代的《老子》注疏。其中有八十七种是严灵峰所编《老子集成》中没有的,包括五十余种难得一见的孤本或善本,如吕知常《道德经讲义》、黄润玉《道德经附注》等等,这应该是本书的新贡献。而新收录的这些书,由于版本著实珍贵,图书馆不准复印,都由我们派人抄录出来加以整理。在搜集、整理中,刘固盛、尹志华等同志付出了大量的精力。
 
·现在这项文献工程大功已成。最后还要简单说明一下,《老子集成》有时间断限,截止在1949年以前,而且只收中文的白文本和注疏本。讨论计划时,还有续编、海外编、研究篇等等议论,这就只有留待日后了。本书以保存和提供资料为主,考虑一般读者方便,加了标点和点校说明,也许错漏在所难免。但我相信,我们所取得的这项成果,在当代学术文化事业发展中,一定会长久地发挥应有的作用。